logo

化隆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19年01月07日    

化隆职业技术学校

一、基本概况

化隆县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原名“化隆县职业中学”,于1985年开始招生办班。1997年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大我县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经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并决定将原化隆县教师培训中心和原化隆县职业中学合并,成立了化隆县职业技术学校。

然而,化隆职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滞后,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2005年“两基”省级验收合格,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生源、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基础。2005年底召开的化隆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关于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意见讨论稿,制定了《化隆县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等,全面地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上。通过教育局和职校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大力宣传,2005年化隆职业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较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8月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专家组评估,我校达到了省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合格标准。

我校就教育性质和模式的不同,设置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三大板块。学校秉承“以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为两翼,培训求突破、改革促发展、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在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立足于我县经济实情,紧扣市场需求,挖掘人才资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拓宽办学形式,坚持以“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经过艰苦创业,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职教之路。

我校职业教育以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中专学历)和引导性培训(社会培训)为主。自2001年开始,先后开设计算机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一体化、焊接、烹饪、缝纫、面点、商务阿语、幼儿师范教育、唐卡艺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1个专业近29个班,培养中等职专生936名(包括一年制回乡青年),顺利毕、结业并走向工作岗位的有903名。目前在册学生1168名,实际在校生222(包括三个教学点学生数)名,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幼儿师范、商务阿语、唐卡艺术5个专业教学班。同时,先后进行农科员、小学校长、服装加工与制作、下岗职工再就业电解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新聘教师岗前、农民工非农技能“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3+1”等项目的培训,累计完成各级各类培训达4370人/次。目前在册学员有370名,主要包括“3+1”项目的培训。

我校成人教育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自1997年以来,通过电大、远程教育资源开设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本专科教育,毕业学员达2500多人。目前在册学员有169名,设本、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班25个。

我校特殊教育开设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教育和孤儿六年制义务教育,开设1—6年级听力障碍、智力障碍教学班6个,2—6年级孤儿教学班4个,在校生67名。已毕业学生共102名,有的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有的留在职校学习技术,有的则已走向社会就业。

二、专业设置

学校占地面积18亩,教学楼一幢三层,平房七排,建筑面积约3492.8 m2,供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电大教学使用。学校确立“以职教为根本,以成教求繁荣、以特教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强化管理,扩大招生,现已完成了学校在2001年提出的一年起步,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办学目标。

我校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岗位上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主。

目前,我校专业设置情况:

继续巩固做强做大的专业有:汽车运用与维修。

需重点建设的校本专业有:幼儿师范(学前教育)、唐卡艺术和商务阿语。校本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也是我校立足发展的根本。校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此外,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还特别设立了可直接提高农民经济增长和企业所需熟练技术工的烹饪、缝纫、计算机、电焊、建筑施工操作、瓦工师、面匠等不同的培训专业。

拟新增或调整专业:

1、“幼儿师范”专业调整为“学前教育”专业。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利用三年时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青海省也出台了《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工作方案》,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和解决农村大部分儿童入园问题。根据调查,化隆县有206所小学,加上17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数为10112人。在1到3年内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至少需要招聘近千名幼儿师范专业教师,到2020年全面普及3年学前教育,全县需要设置幼儿班级384个,1030名幼儿师范专业教师,其中专业教师需要624名。而目前全县幼儿师范专业教师还不足20名,缺口很大。根据化隆县教育局对我县学前教育的部署规划,今后1—3年在全县范围内需设置189个学前教育教学点。其中乡镇幼儿园19个、村级幼儿园38个、小学附设幼儿园93个、走教点39个。我校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方面有实力、有经验、有设备。只要用好用足有关政策,我们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2、“机电一体化”专业调整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招生情况看,机电一体化专业已不适合社会从业的需求,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深受学生及用工单位的青睐。

3、新增本、专科层次的医疗卫生相关专业。

4、新增涉农方面的农村电气技术,现代林业技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本专科专业。

总之,我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更新办学观念,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市场短缺什么,就发展什么”的专业设置思路,牢固树立面向经济、服务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定向培养、宽进严出的职业教育原则。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抓住时机,创造条件增设新专业和改造相对老化的专业,在总量和时序安排上适度超前,以适应未来几年的需求。

三、办学模式

目前,化隆县职业教育已列入了化隆县委、县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稳步走上了联合办学(中外合作、校校合作)和校本专业双轨发展的路子。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我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实行联合办学。为了全力推动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积极多渠道地开展“校校合作”的培养方式,依托有条件的东部职业学校,来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经过实地考察,针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就业岗位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就业岗位多的实际,我校与东部职业学校采取1+1、1+2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职教网络体系。这是在我县工矿企业不景气、经济欠发达、就业难度大的情况下所开辟的一条新航线。2005年以来,我校先后与省内外多家学(院)校达成合作教学、联合办学和异地安置就业的协议,帮助我校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至今,与我校先后达成联合办学协议的有青海省工业学校、天津民族职专、山东青岛博益职业技术专修学院、青岛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诸城高级技工学校等省内外学(院)校等。输送中职学生近400名,已安置就业学生174名,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县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职校不拘于单一的办学模式,在新一届的职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尝试“中外合作”的办学新模式有了喜人的结果。我校商务阿语专业第一届毕业生高吉庆等10人已送往埃及埃资哈尔大学留学深造,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第二届毕业生目前正在办理出国手续,这为以后该专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社会培训工作

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职业学校肩负的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转岗培训再就业。据此,国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阳光工程、雨露工程、“3+1”项目等,我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承担了这类培训任务。

我校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需求,采取订单、菜单式培训,并且基于职业培训的业余性及培训时间的灵活性,通过有计划地调整培训周期,错开常规教学时段,挖掘资源潜力,充分运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定向、定岗培训。对培训期满的学员,由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考核,对培训人员的思想品德、劳动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考试考核合格者核发培训结业证书。技术专业和工种的结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相应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

迄今为止,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分别为:

1、对企业下岗职工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再就业。设置了焊接、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拉面等专业,共完成1573人/次的培训任务。

2、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学校根据农民工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开展技能培训,为其今后继续外出打工创造条件。包括阳光工程、“3+1”项目的培训,共完成1729人/次的培训任务。

3、对在职职工和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促进企业员工技术水平提升和设备更新换代。我校配合县人事局、教育局,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在岗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并协助就业局完成了对化隆铝厂在岗工人电工、电焊操作、电解技术近130人的培训。

4、对在校中职学生开展“双证书”培训,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融合,共完成936人/次的技能等级鉴定和发证工作。

5、对新增劳动力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高中毕业生、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等,都是社会主要新增劳动力。学校联系实际,根据其专业背景,开展上岗前的技能培训。我校配合县人事局、教育局,完成了对本县新聘教师岗前的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然而,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拿过几天焊枪,就能当上电焊工;上过几堂美容课,就成了美容师;跟着老师傅开过几天吊车,就能做塔吊司机……有很多企业在招工中无视就业准入制度,无证上岗乱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诸多行业,制度形同虚设,不仅无证能上岗,而且还有无证人员比有证人员工资待遇高的奇怪现象。

由此,造成了很多行业中,有证、无证者同时存在,甚至无证者可以以低工资挤走有证者。此类认为是:有证没证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把活干好就行,聘一个有证的还得多花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相应专业的技能培训就上岗从业,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更有部分企业为了赶工程等因素,放松要求及标准,随意招工入岗。

因为就业准入制度发展不完善,我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局面中。虽然《2010社会蓝皮书》中发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明显,从技术等级来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9.5%,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2.6%。但是,我县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持证上岗意识不强,相关部门支持的力度也不够。

事实上,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无证上岗乱象的背后,往往是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由此希望:首先应提升全社会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理念认识,要充分认识就业准入制度在国家财产、生命安全的关键领域起到的支撑作用;其次,人大、政府部门应当加快法律法规建设进程,使就业准入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有关部门能够依法行政;第三,加强劳动监察工作,提高执法力度,在一些关键领域建立常规检查与抽检相结合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用人单位解决问题。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五、招生工作

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本着“领导主抓、全员参与、扩大规模”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采取积极措施,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工作,全力搞好每年的招生任务。

在2011年度,我校立足化隆本区、依托县市、面向全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影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春、秋季不间断循环招生,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500名的招生任务。

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学校领导在年初就强调安排了招生宣传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寒假,切实调动同乡、同学、亲戚、熟人、地理关系,在走亲访友过程大力宣传,寻找对象,不断跟进,全面做好学生、家长工作,确保招生任务的完成。并制定了相应的奖罚制度,实行重奖重罚。

招生措施如下:

㈠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招生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工作四个部门:招生办公室,招生宣传小组,招生入乡入村小组和新生入学接待小组。明确分工,通力合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㈡加强招生宣传工作

在确保化隆地区的应届、往届初三毕业生全面了解我校今年的招生情况下,还要加大对化隆山区和其它跨界地区的宣传,让各学校学生了解政府对农村学生的资助政策和我校的招生情况和办学特点,确保我校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

㈢具体工作安排:

①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海报和制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职业教育、宣传我校职业教育成果和办学目标。

②成立招生宣传小分队(由招生就业办公室专职教师和部分其他教师组成),到各学校各村镇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调查升学意向,要求招生人员尽力下到班里或利用各校的学生毕业会进行宣传,并发放我校招生资料。其次组织安排招生小分队入乡入村上门招生。

③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实行重奖重罚。

教师每人每年必须完成10人的招生任务。超额完成1人奖金100元,不足1人罚金100元,完成任务不足50%(5名)的,除按规定罚款之外,年终不评优。招进电大学员和特教学生(孤儿不计)按1︰1比例计入招生任务。

④时间安排:

3月份:拟定招生工作方案,制定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动员全体教师理解招生计划,领会招生简章,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展招生工作,重点做好幼师、阿语、唐卡专业的大力宣传。

4月份:领导小组深入到城乡各个初级中学,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走访和调研,索要学年初毕业生花名册及流失生花名册,同时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

5月份:利用招生活动月进行大力宣传。

6月份:到各学校及高考现场外围向学生及家长发放招生简章。

7月份:巡回宣讲,发放录取通知书。

8月份:20日召开全体教师会,给每位教师下达动员10名中职生的任务,从21日—28日为期8天展开全面拉网式下乡动员,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牵头分片下乡招生。

9月份:新生报到,入学。

10—11月份: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校园软硬件环境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争取留住已入校的学生,吸引校外一些处于观望状态的学生,把他们陆续吸引到我校来学习。

12月份:总结招生工作,表彰奖励对招生工作有突出贡献的老师。

无可讳言,我校当前在招生工作中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群众对职业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让子女上高中倾向浓厚;东西、城乡发展不平衡,观念有别;早前职业教育处于停滞状态的历史,实习实训条件的欠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薄弱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着招生工作。

其次,我校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要和普高竞争生源,要和生产企业竞争生源,要和其它职校竞争生源,强敌环绕。

但是,学校并没有怨天忧人,坐等生源,而是积极抢抓目前职教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凭借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去积极开拓进取,强化危机感,创新招生机制,细化招生措施,落实招生责任,全面宣传,重点争取,不断推进,不达目标决不罢休。虽然在招生过程中我们看多了冷眼冷脸,听多了冷言冷语,吃多了闭门羹,但是我们依然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实行全员招生,以招生保规模,以规模促发展,以发展求突破,以突破争地位。

在去年招生工作的基础上,我校将继续加强今年招生工作的力度。

一是体现国家加快学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把学前幼儿教育纳入全县招生任务中。

二是积极创新招生方式和办法,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a.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源较零散的特点,在甘都、巴燕、群科等乡镇开设了教学点,注册商务阿语专业学生95名,由教务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并安排实施上课。

b.在金源乡开设民族艺术唐卡专业一个教学班,注册学生60名,同样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并安排实施上课,聘唐卡画师切吉为教学点专任教师。

六、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职业教育资金匮乏,致使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中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形式比较单一。

学校现有从事不同教学层次、不同专业层次教师34名(其中特教专任教师10名)。其中研究生学力1名,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21名,中专学历3名。中级以上职称24名,兼职教师8名,技师4名。“双师型”教师亟缺,现任阿拉伯语两位专业教师、唐卡艺术两位专业教师、汽车应用与维修一位专业教师共5人均为外聘。除此,我校幼儿师范专业教师极度缺乏,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课程几乎无专职教师。面临今年将要增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将要扩大的商务阿语及唐卡艺术两个专业,我校师资力量尤显薄弱,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专业技师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职校教师都是普通师范学校培养出来的老师,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无法更好的胜任职教专业课程教学,既使有些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也只能应急上岗,就教而教,很难做到教与学,讲与练的结合,无法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方法列入到教学内容中,使职业教育形成了文化课不适应升学,专业课不适应就业的畸形教育。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到了职业教育这一块,可谓僧多粥少,爱莫能助。学校资金短缺,不仅实习场地、实验基地和办学设备不完善,不能很好的适应总体的发展需求,而且,对“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也是举步维艰,培训经费短缺,教师的转型培训工作很难大力进行。

尽管如此,我校领导还是想方设法将“双师型”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多方筹措资金、厉行节约,为了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多次抽调相关教师到省内外先进的各兄弟学校去学习、考察和培训。并且还应地制宜地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技能型的“三通人才”。同时,为了补足师资力量,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校任专、兼职教师,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

七、学生管理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生源基础差,生活态度懒散,生活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很难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能很快的融入职业角色中去。二是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中职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网络上的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冲击了学校的教育阵地,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

首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的服务意识,深入教室、寝室,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其次加强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强烈的进取精神是学生赖以迅速进步并向优秀学生转化的重要条件。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张上明说:“学生强烈的进取精神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对于基础差,缺乏进取精神的职校学生,学校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教师采取多种方法。一是利用各种机会真诚地称赞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二是对自己的学生要满怀期待,热情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

 (2)培养学生高度的自觉性。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自觉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事务的参与和主体意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3)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力。当今的社会充满竞争,更需要竞争。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竞争力,教师在日常学习以及各项活动中,经常向学生提出挑战,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使其能坦然面对挑战,积极主动迎接挑战,逐渐形成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4)学校、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各方面表现及思想动态,互相配合,有的放矢,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八、毕业生工作

本着“领导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首先在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解放思想,真正地走出去进一步开发就业市场,为毕业生的就业开拓空间。同时加强就业服务意识,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较好地开展。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4届学生毕、结业(08年171人、09年360人、10年183人、11年222人),共936人(包括一年制回乡青年),顺利就业近900人。联办毕业生分别就业于烟台富士康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青岛金星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成霖科技有限公司、福田奥铃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平均工资为3000元,享受“五金”保障及法定节假日。唐卡专业毕业学生已陆续走向社会,远近佛教寺院纷纷前来聘请学员作画、描摹,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幼师专业发展前景良好,毕业学生已分别进入省内各小学或幼儿园任教。

我校毕业生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㈠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在正常教学课程中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经济政治职业生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等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实习、文明实习和责任心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实习、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以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以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为目标,认真做好学生实习岗前教育和培训工作,认真抓好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上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㈢稳定就业去向,拓展周边就业市场。在保持原有就业渠道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新的用人单位、就业指导中心、劳动人事部门、职业介绍所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大力开拓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渠道,搞好实习和就业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质量和档次,以满足学校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

㈣建立网络联系,加大跟踪力度

一是做好今年就业毕业生的跟踪,了解他们现在和以后一段时间的生活就业情况,做到与家长联系,与本人联系,不定期地通过电话进行询问,必要时亲自前往帮助学生就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极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岗位。二是积极联系往届毕业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往来关系,求助他们为我院就业提供信息和帮助,利用各方面资源帮助提高就业率。

学校将在以往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上,争取更高质量的安置学生就业,使学生就业率达100%,就业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九、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在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把技能教育贯彻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造就德能兼备、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我校对教育教学工作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加大督导力度,拓展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以抓教学,求效果”为基本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狠抓日常检查工作,加强教务督导职能。我校属于具有“特色”的学校,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特教学生年龄较小、残疾、孤儿并重;中职学生属于典型的“双差生”。因此,我校在管理上下大力气,确保学生安全有序的学习。

(1)学生、班级的日常检查。每天早读时间,教务处有专职老师对各个班的学生出勤、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打分并作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和班主任联系,一周汇总一次,在一星期内将对各班检查打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星期一课间操时间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通报,对优秀班级和文明宿舍发放流动红旗,对表现比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每周在两个类别班级中都产生一个优秀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根据班级获得流动红旗得多少评选本学期的优秀班主任和宿管人员。

(2)加强对教职工的督导随查工作。教师日常检查包括教师出勤登记、教师缺课缺节登记、教师私自调课登记、安排工作完成情况等各种数据详细登记。虽然对教师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大困难,但为了学校的工作,教务指定专人进行检查和登记,为学期末的教师考核提供第一手材料。严禁教师在上班时间利用网络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随查外出脱岗、串岗、打麻将、迟到、早退现象,随查随记,记录结果直接与年终考核挂钩。

2、认真做好期中、期末两次常规性考试的安排部署。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中职、特教学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期中考试采取由各科教师成立命题小组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公平公正的原则编制试卷。在考试过程中做到了按时到位、按时开考、按时收卷。期末考试采取统考办法,由学校教务安排成立命题小组,认真把关,细心出卷,严格审查。各场考试实行单人单桌,狠抓考风,把考风建设作为校风、学风建设的重点,紧抓严查。孤儿三年级、六年级实行联考,有利于整体评价考察我校学生与县域临校之间的水平和差距。考试结束后立即组织召开阅卷会议,对期末试卷实行统一流水阅卷,并对阅卷结果及时召开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会,详细写出阅卷报告和试卷分析上交教务处备档。

3、加大奖励机制。对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按10%的比例对各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了表彰。期中考试奖励成绩优秀学生31名、进步学生30名;期末测试仍按期中测试之举进行表彰,奖励成绩优秀奖获得者学生28名、进步学生33名。两次考试中累计发放奖金2000多元。

(二)加大教研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技能型教育。

1、集中精力,专项专治。每学期,每次教学月查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其他的项兼顾,这样检查的力度会大一点、更深一点。具体检查项目如下:开学初进行一次开学工作检查,主要检查任课教师、部门的计划的制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等;第一次教学月查重点检查教师各种计划实施及上课情况等;第二次教学月查,重点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等;第三次教学月查重点检查学生作业情况等;第四次教学月查重点检查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各种材料上交情况等。

2、听课评课,优化课堂。为了能更好的掌握教师的上课情况,加大“推门式”听课的次数,由校长室、教务负责人带头,零时组建听课小组,随机到一些班级听课,听课面涉及到中职教师、特教教师、年轻教师、老教师。课后,严查教师上课的材料,听课当中或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和任课老师交流、探讨、纠正,问题严重的停课整顿。安排部分教师开展“公开课”、“汇报课”的讲授,搞好教研工作。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局开展的各种教学技能竞赛、知识竞赛、培训。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要求“培优”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提高优秀率)。“补差”要有新办法,新途径(提高及格率)。要求老师想出新点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差下生转化为进步生工作纳入学期教学工作中一个重点来抓。

5、加强教学反思,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特色。每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选择一批优秀的教学反思辑录成册。每位老师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注重教学过程互动的设计,做到常备常新,努力形成“新”、“精”、“活”、“实”、“巧”的课堂教学特色。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尽管我校对教育教学工作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加大督导力度,拓展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状仍不容人乐观,职业教育面临着如下现实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课程形式普遍是先理论后实训,结果是实训与理论知识之间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没有兴趣,感到枯燥,使课堂教学不够理想;学生即便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得较好,到了实训课堂却会发生实物与名称不符,课程内容设计滞后于市场需求,表现在专业课的理论偏深、课程偏多而缺乏实用性和先进性,没有体现出职业性。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生源导致的问题

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实用人才的教育,它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而这些问题决定了招来的学生质量下降,比如,为了增加招生数量,不论学生的成绩怎样、思想品德怎样,来者不拒,结果招来的学生,有的品质很差,有的文化基础太差,使得整个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3、学生实习就业存在的问题

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该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从最基层做起。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4、学生管理导致的问题

由于现在招生越来越难,许多学校在学生的管理上,容易发生宽松迁就现象,由此导致一些中职学校学生上课时候纪律问题特别严重,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看小说……甚至有的同学,一节课上完了,课本却没拿出,更不要说学习了。

对于以上关乎教学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

首先是课程设置。由于中职学生都是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所以,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尽量避开学生理解、接受的局限,降低知识、技术方面的难度要求,在授课时过程中更多地讲解怎么去运用,知道方法就行了,不要太过于去追求原理方面的知识。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而懂得运用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知道将来这些知识用于哪、怎么用。

其次在招生方面。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为了学校健康长久的发展,应加强招生的管理,规范招生行为。今后的招生还是应该注意学生品德的考核,不要以招生的数量来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

最后在就业安置上,要求学生要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使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不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一名中职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初次上岗是要继续学习、继续锻炼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对工作岗位就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十、后勤管理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校有健全的后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后勤部门致力于本职工作,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

后勤设主任1名(兼出纳),会计1名,伙食管理1名,财产管理1名共4人,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首先,负责学生住宿的统一安排、调整等管理协调工作。我校为寄宿制学校,在零收费教育的现状下,学校尽力为职校、特教近150名学生免费提供住宿,并且保证校舍的干净、整洁与安全。但是,由于资金来源有限,校舍紧张、学生挤住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而且也无力改造修缮危及师生生命安全的空置危房。

其次,负责学校教学配置和学生宿舍公共财物的登记及管理,负责教室、办公室及学生宿舍的水电设施、消防设施、床铺家具等公共设施的配置与日常维修工作。

再次,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学生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预防学生疾病》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学校卫生以及疾病防治管理办法》,加强食堂管理,严防饮食饮水中毒事件发生,严防疾病在学生中广泛流行。学校在不收学生一分钱的现状下,保证近150名学生每日吃饱吃好。

最后,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处理学生宿舍、教学楼、校园及校园周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

目前,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有:

1、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职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缺乏实训基地和实习场地,正常运转经费困难,跟不上形势的需求;

2、从长远规划考虑,现职校校址只能适应2006年时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因为,校园四面被变电所、马路、民族中学等围困,没有发展空间;

3、饮水用水困难,排水更加困难;有铝厂、冶炼厂、水泥厂等几家厂矿企业围其周边,空气污染严重;

4、现有的计算机设备老化,数量有限,远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大纲要求,与其他学校相比,我校计算机运用与教学滞后,目前急需更新电脑设备,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5、学生没有良好的就餐环境,现有的餐厅只能容纳极少部分学生,冬季和雨、雪、风天,大部分学生的就餐十分困难,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以上因素严重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本上也阻碍着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今后工作上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1、加强投入。希望将城市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以保障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2、在县政府、县发改委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积极努力下,争取职教建设项目,早日将职校整体搬迁到群科新区。

3、希望有关部门考虑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对我校人员编制问题给予科学合理的解决。

4、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在政策范围内有适当的倾斜,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纳入本县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招聘范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化隆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秋季本科、专科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本科: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社会青年和在职人员。

专科:具有高中、中专、职高、技校以上学历的社会青年和在职人员。

二、入学水平测试

学员报名后需参加省电大统一命题,由化隆电大组织进行入学水平测试

三、毕业及颁证

1、实行学分制,学籍8年内有效。

2、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符合毕业要求的,颁发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教育部给予毕业证书电子注册(可上网查询)。

3、对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四、报名事宜:时间:2011年11月15日——2012年3月27日。

手续:携带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四张小二寸照片及电子照(蓝底浅颜色衣服尺寸150×210大小≤40K)。

收费:报名及注册建档费150元/人。

五、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本   科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招生范围

学制

汉语言文学

20

全省

二年半

法      学

20

全省

二年半

卫生事业管理

20

全省

二年半

护理学

20

全省

二年半

专    科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招生范围

学制

汉语言文学

20

全省

二年半

法    学

20

全省

二年半

学前教育

20

全省

二年半

农村行政管理

20

全省

二年半

护理学

20

全省

二年半

六、学费:每学期按学分收取:本科总学分72学分,每学分89元,共计6408元。

专科总学分77学分,每学分69元,共计5283元。

联系人:董生魁 联系电话:8712230 手机:13897227871

马玉娟 联系电话:8712230 手机:18997307532

史玉苗 联系电话:8712230 手机:18697213289
未尽事宜,请与化隆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联系、咨询。

进城务工培训专业及人数计划表

专业名称

培训人数

培训时间

培训课时

电工

100

9月份

480

焊工

100

10月份

360

计算机操作工

100

6月份

300

拉面工

50

11月份

120

烹饪

150

10月份

400

 历年来学生异地就业情况

就业单位

就业人数

所学专业


青岛成霖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20

机电一体化


潍坊青特车轿有限公司

59

汽修


诸城福田奥钤汽车厂

62

汽修


山东巨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64

汽修


诸城同翔机械有限公司

53

汽修


潍坊宏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22

机电一体化


福国雷沃国际重工有限公司

23

机电一体化


 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表

专业名称

年制

招生对象

招生数

备注

国际商务阿语

3

初、高中毕业生

100

含春季招生

学前教育

3

初、高中毕业生

100

含春季招生

唐卡

3

初、高中毕业生

50

含春季招生

机电一体化

3

初、高中毕业生

50

含春季招生,与山东诸城高级技工学校联办

汽车应用与维修

3

初、高中毕业生

200

含春季招生,与山东诸城高级技工学校联办

总计

500

 

电话:0972—8798836  教导处

0972—8715000  招生处

0972—8712230  电大处

地址:化隆县巴艳镇加合工业区3号

上一篇: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电话:0971-6304393

工信部备案号:青ICP备18001053号